(相关资料图)
近日,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及《汽车投诉情况专题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据统计,汽车及零部件投诉达10552件,同比增长2.39%。其中特别指出,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,汽车消费领域的消费者投诉呈现出多样化、复杂化的趋势。(5月9日中国青年网)
“我是受过文化教育的人,研究生毕业,但这件事,我觉得它让我几十年的教育得到了奇耻大辱!”……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个坐在引擎盖上哭诉的消费者。这起轰动一时的维权事件,虽然最终得到较为体面的结局——双方达成和解协议,但是事情本身是以一种非常不体面的方式开启,而且在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下,事件的影响朝着一个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——各种作秀式的维权事件由此冒头,如在车展中站在品牌车顶上高喊“刹车失灵”,更有甚者以破坏财物、扰乱公共秩序等方式进行维权……种种荒诞行为,不禁让人们沉思,“买辆车维个权为啥这么难?”
事实上,围绕汽车消费的“投诉难、维权难”问题,一直是中消协报告里的“常客”,要么质量有问题、要么销售藏有猫腻,或者是售后不老实等,就如此次《报告》中,就全面地聚焦了汽车质量、销售、售后和配套服务及二手车四大方面,几乎无死角地指出汽车消费中存在的大小问题。
现实中,大部分权益受到侵犯的消费者,一般都是先找经销商或汽车厂家沟通,若协商不成,再向消协请求帮助,最后无果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。这套流程费时费力不说,而且有可能收效甚微。一是消协并非执法机构,也并非只为汽车消费领域服务,其处理投诉的法律效力不强。二是消费者在走法律维权时,往往面临举证难的窘境。比如,在驾车中发现了问题,却没有及时保存证据。而部分消费者在购车前未仔细研读格式条款,也容易掉入不良经销商设置好的陷阱。另外,信息不对称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仍有不足等,也给了不良经销商推脱责任的空间,有的甚至倒打一耙,将汽车发生故障的责任推卸给车主。
让人欣慰的是,这些问题已经得到重视。《报告》分别针对当前汽车消费的问题给出了四点建议,包括:加强汽车全生命周期监管、关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、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,以及规范二手车市场交易秩序。不过,建议只是提醒,要让汽车消费投诉维权不再难,还需要相关部门协同努力,畅通投诉维权渠道必不可少,但更需要在立法、执法及监管等层面给予经营者足够的压力,汽车消费乱象才可能有所消停,消费者也不必再纠结如何投诉。(陈文杰)
来源:广州日报
-
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上热搜 官方致歉来了!5月17日,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登上热搜。据了解,近日,妇炎洁电商官方旗舰店一款女性私处用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,广告写道:中日韩三国
-
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?亚马逊回应“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。”近日,消费者赵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投诉,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,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。
-
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“阳光二手车”工作,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,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,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-
国家卫健委: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望打通3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发布。
-
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:冠军碧桂园近日,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(金额)TOP100榜单。令业内惊讶的是,除了品牌房企名次“乾坤大挪移”,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新面孔。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