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去年境内的通货膨胀已经达到了40年的最高点,一直到今年,即使连续4次加息超过75个点,通货膨胀率仍然处于高位。现在美国的债务就将到期,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,近日,美国为了解决当前的困境,通过了法案,即再次提高债务上限。
美国为什么要提高债务上限?
近日,美国众议院通过了《限制、节约、增长法案》,主要是提高了美国的债务上限,之前美国的债务上限是31.4万亿美元,法案通过后,将提高1.5万亿美元。并且在未来10年内,预算的年增长率要控制在1%,同时收回在大流行期间没有使用的资金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除此之外,削减了很多预算,包括大学生贷款,国税局等。该法案的实施影响了很多美国人的利益,所以最后是以217:215的票数通过该法案的。但是美国目前的状况,不出一些政策手段来遏制经济的衰退的话,问题可能更加严重。
目前,美国的预算赤字在此前的6个月,已经达到了1.1万亿美元,今年1月,美国的债务上限就已经达到,这个信息引发了全球的关注。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,他的状况可能代表世界经济的走势。
美国的财务部部长耶伦也发出警告,应该尽快提高债务上限,否则会面临违约。但是即使提高了美国债务的上限,很多经济学家也认为美国难以躲避经济灾难,因为世界各国对美国以及美元产生了怀疑,毕竟美国一系列加息政策效果不理想不说,还引发了很多国家高度的通胀。
债务上限提高,代表什么?代表美国又可以开始印钱了,又可以开始收割全球的财富,利用全球的力量帮自己度过难关。但是这么做也让美元的地位进一步降低,且会进一步加快各国去美元化的过程。
一国弃美元,改用人民币?
在美国宣布将提高债务上限的消息后,不到24小时,就有一个国家宣布不再用美元结算,而是用人民币来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,并将5月开始实施,这个国家就是阿根廷。
阿根廷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,每个月双方的交易量就超过了50亿人民币。可见阿根廷已经害怕美国的举动了,阿根廷的经济部长马萨表示,这样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大的“自由度”,同时增加自己的外汇储备。
马萨的一番话,可以看出,美国对阿根廷的剥削已久,现在趁这个机会,可以降低美元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。除了阿根廷,巴西之前也宣布了将用人民币进行结算,巴西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已经排在第二,由此看出人民币的越来越有影响力。
人民币将迎来新的转折!
因为美国的各种经济政策,导致全球都要跟着美元担惊受怕,但是这也推动了人民币的发展。近几年,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中国合作,并且还有不少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,都代表人民币的影响力在提高。
很多国家也在尝试使用多元化的货币来进行结算,想来也是怕使用单一货币,会让自己再次陷入危机。因为之前美元的地位无可撼动,大家只能使用美元,但是现在,随着越来越国家化,很多国家已经越来越强大,也不用担心美国的霸权主义。
有专家认为,美国的霸权政策,让全球“去美元”化的趋势愈演愈烈,并且难以逆转。现在美国又提高了债务上限,更是添了一把柴火,到后面,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不再使用美元结算,而是用人民币。为什么这么说?
因为全球有198个国家,但是有128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,而且国际贸易份额中,虽然中国占第五名,但是有一点,这个贸易额币不包括中国与阿根廷这类似的人民币结算数据的。所以如果算上这些数据,那么中国的排名不会在第五名。
这也代表全球对中国的认可度越来越高,那么有更多的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也是非常正常的。如果美国在制定政策的时候,能考虑他国的利益,而不是以牺牲他国的利益来为自己回血,那么美元的地位可能也不会下降得这么快。
所以美国应该反思自己行为,而不是一味的甩锅。但是也正因为美国,人民币得国际化进程可能会进一步加快。
上一篇:罗马女足夺得本赛季女足意甲冠军,终结尤文女足五连冠-环球快报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
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上热搜 官方致歉来了!5月17日,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登上热搜。据了解,近日,妇炎洁电商官方旗舰店一款女性私处用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,广告写道:中日韩三国
-
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?亚马逊回应“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。”近日,消费者赵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投诉,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,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。
-
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“阳光二手车”工作,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,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,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-
国家卫健委: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望打通3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发布。
-
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:冠军碧桂园近日,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(金额)TOP100榜单。令业内惊讶的是,除了品牌房企名次“乾坤大挪移”,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新面孔。
X 关闭
X 关闭